中心要闻

Gut:胶囊内镜小肠滞留的处理策略


作者:管理员     来源: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7-03-20 12:53:15


 

 

 

 

胶囊内镜是小肠疾病诊断的一线检查,随着胶囊内镜临床应用的日益普及,胶囊内镜滞留的发生也并非罕见。胶囊内镜滞留的主要原因是小肠的隐匿性狭窄(包括克罗恩病、小肠多发环形狭窄、淋巴瘤等),如果胶囊内镜检查开始后2周胶囊内镜仍未排出,通过腹部X线平片或CT可以证实留在体内,则可以诊断胶囊内镜滞留。胶囊内镜滞留是胶囊内镜检查的最常见并发症,通常发生率为0.5%~1%左右。发生胶囊内镜滞留后,患者本人和临床医师会比较紧张,担心滞留的胶囊会引起肠梗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事实上这种情况发生罕见,90%以上的胶囊内镜滞留并不会导致严重临床后果,甚至可在肠道长期存留数年以上,并不需要紧急的外科手术。通过小肠镜下胶囊内镜取出术以及恰当的药物治疗,大部分胶囊内镜滞留患者可以实现胶囊内镜取出或自行排出,从而免除外科手术痛苦。

 

2.jpg

 

 

长海医院消化内科王宇欣博士,在杜奕奇教授的指导下,通过对44例胶囊内镜滞留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表明采用经口小肠镜-经肛小肠镜的顺序,70%左右的滞留胶囊内镜可以通过小肠镜顺利取出,即使取出不成功的病例,也可通过活检明确小肠狭窄的性质,继而采用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如克罗恩病采用糖皮质激素等),其中10%的滞留病例可以自行排出,真正需要手术的比例低于10%。上述研究获得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中心的课题支持,是目前国际上关于胶囊内镜滞留的最大宗的病例报道,获国际同行高度评价,以Letter形式发表于影响因子14.9Gut杂志(Gut 2017 66(4): 754-755.)。

 

1.jpg

 

杜奕奇教授研究小组针对胶囊内镜滞留的处理策略,对于这一临床医师的棘手难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手段,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另一方面有助于明确小肠疾病的诊断,从而开展针对性治疗。该成果的推广也有助于打消医师和患者对胶囊内镜检查的顾虑,充分发挥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如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等)诊断中的作用,最终有利于胶囊内镜的普及应用。

 

 

当然,尽管有小肠镜取胶囊内镜的补救措施,在胶囊内镜检查前,临床医师对怀疑克罗恩病和有外科手术史的患者要谨慎应用胶囊内镜,也可通过小肠三维CT、探路胶囊等手段,排除患者具有隐匿性的小肠狭窄,从而降低胶囊内镜滞留的发生率。

 

 

 

 

 

 

 

 

上一篇NEJM:肠系膜缺血(治疗篇)

下一篇Gut:胰腺假性囊肿新型金属支架安全性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168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31161236

版权: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沪ICP备15036235号-4